上海禾滨康复医院新春活动圆满落幕 点击查看会场详情→ 点击回顾年会精彩瞬间→ 阳光有时会缺席,但爱与温暖总会来临。 点击查看更多课程详情→ 微笑墙“声音猜猜乐”第六期圆满落幕,精彩未完待续,共赴下一场声音盛宴! 让我们一起走进童叔叔的康复之路 快来看看谁获奖了~ 1月9日至10日,国际认证课程动态神经肌肉稳定术DNS(运动 1)圆满结束! 快去下方留言,赢取精美奖品~ 锦旗承载康复恩,医院温情时刻记 快来为你喜欢的禾滨演员投上宝贵一票 1月4日,我院成功召开专病数据库启动会 点击查看大会现场精彩瞬间→ 快来看看都有哪些优秀的小伙伴获奖 快来为这些优秀作品打call~ 快去下方留言,赢取精美奖品~ 快来为这些优秀作品打call~ “禾滨之声•遇见大咖”第二期特邀禾滨现任董事长王锋老师带来精彩分享 快去下方留言,赢取精美奖品~ |
卒中后康复,这三大“不要”和八大误区一定要认识清楚!脑卒中患者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那就是能像正常人一样行走。 脑卒中发生后,还有很多患者往往不能独立行走,需要家属的陪伴或者扶拐杖才能勉强步行。这些患者走起路来常常是:病腿整体僵硬、站立不稳、走路画圈、拖腿行走。 我觉得多走走就好了 不要着急,过段时间自己就好了 这些口口相传的经验与“中风了不能走要卧床”其实一样害人! 对于卒中后康复,这三大“不要”和八大误区一定要认识清楚! 遵守“三不要” 01 不要急于行走 行走需要稳定,需要平衡。患者卒中后,由于病腿出现运动和感觉异常,会影响平衡能力。如果把行走看作左右腿交替单腿站,那么为了保证良好的行走姿势,则需要双腿保持短时的、有良好髋关节和膝关节控制的单腿平衡。否则就有可能出现步态不稳、挺膝盖、打软腿等异常现象。 02 不要在基础功能和力量未恢复前行走 自我基本的控制功能和基础肌肉力量,能自主抬脚完成踝背屈动作,关节活动度进一步提高、降低肌张力,平衡更稳定。坚持基础功能和原地基础肌肉力量的训练,基础肌肉力量、肌张力、关节活动度持续完善。然后先进行行走具备的各项动作要领及平衡能力的训练,才能进行行走训练。 03 不要未经科学指导就行走 在进行行走训练时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尽量避免出现异常的姿势和养成不正确的行走习惯。卒中后的步行功能训练并非仅仅是几个“核心训练动作”,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需要根据患者的状态动态调整康复训练方案的过程,从而预防偏瘫步态的出现或减轻偏瘫步态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 如果需要真正恢复“好看”的接近正常人的步行方式,需要循序渐进,经由医师或治疗师科学系统地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切勿操之过急! 避免“八大误区” 很多人对卒中后康复训练都存在误区,这也是久做康复不见效的根源所在。特别是偏瘫患者,他们对此了解不深,导致康复训练不规范、不科学,这非常不利于患者的康复恢复进程。接下来就说说康复训练中经常会涉及到的误区。 不用做康复治疗,打针吃药就能治好偏瘫 治疗中风偏瘫、不会说话、不能吃饭直接去医院打针吃药! 其实,对脑梗塞来说,如果脑血管堵塞造成大脑细胞如果持续缺血超过6个小时,就会发生不可逆性的坏死,现在还没有任何药物能够救活这些脑细胞,也就是打针吃药都是没有任何效果。当然急性期的一些药物,如脱水药、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调血脂药物,对防止患者再次发病、稳定病情是有效,也是必须的。在发病6小时内还可以行溶栓治疗,这是目前最好办法;而脑出血根本就没有药物可以治的。 康复治疗是目前对中风偏瘫、失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唯一有效的方法,这在临床上是经过证实的,国外许多国家很早就开始普及了,一般情况下,脑卒中7天后的患者就要转到医院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要等到后遗症期才开始 中风了没什么大事,没什么情况在家养养就好了,有症状了再去医院! 其实正规的康复训练开始得越早,康复效果越好,但是好多人都因为错误的康复认识,错过了最好的康复时机 (发病三个月内)。事实上不论脑出血还是脑梗塞病人,只要病情平稳后,康复训练即可开始。 一般来讲,脑梗塞患者只要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 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大多数脑出血康复可在病后7~14 天开始进行。 康复治疗很简单,就是活动胳膊、拉拉腿 康复治疗不就是跟按摩一样么,我看几遍就会了,后面我自己按! 这是最严重错误的观点,康复训练必须在经过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以及康复护士等专业人员指导下,根据每个患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评定、然后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由治疗师按步骤进行训练,具体的可以精确到每一块肌肉,每一个动作的训练都不是随意的。 比如好多患者都出现肩关节半脱位、肩关节疼痛、肩手综合征等问题,这就是没有按照康复医师以及治疗师的要求做导致,而且后果非常严重,因为一旦出现肩手综合征,基本上病人这个胳膊、这个手就残废了。 所以,康复治疗不能自作主张、自以为是的进行,要按照医生、治疗师、护士的指导来做。 用力过度造成关节损伤 手部受伤,伸不直没关系,我没事就晃一晃,使劲拉伸几次就好了! 当人体的感觉功能和肌肉张力正常时,肢体的运动会受到本能的自我保护。 患者家属或没受过专门训练的护理人员出于对患者的关心,希望其早日恢复运动功能而贸然在其患侧肢体不能主动做各种运动时帮其做过多的被动运动,就极易造成患者软组织损伤,甚至引起关节脱位和骨折。 虽然有些损伤较轻微,损伤后从外表看不到红肿、淤血等现象,但这些损伤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引起关节内部的慢性炎症和粘连。这种损伤最常出现于肩关节和髋关节。 反复练习痉挛加重 每次康复训练时间太短了,为了早日康复我要自己加练! 目前认为脑梗塞引发的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经过正规的康复训练可以明显减少或减轻瘫痪的后遗症,但是有些人把康复看得特别简单,甚至把其等同于单纯的练练练,急于求成。 也有很多患者知道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也很用功刻苦锻炼,但要讲究方法,方法不对只会徒劳无功,甚至有害。一些不合规范的锻炼,不可避免的会导致关节周围无菌性的炎症,肌肉韧带损伤、痉挛加重、足下垂、足内翻、异常痉挛模式和异常步态等问题。 大部分偏瘫患者瘫痪侧的肢体会出现肌肉痉挛,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使这种痉挛得到缓解,从而使肢体运动趋于协调。但是,如果使用了错误训练方法,例如用瘫痪侧的手反复练习用力抓握,则会使患侧上肢负责关节屈曲的肌肉痉挛加重,手指张开困难,反而对手功能的恢复形成更严重的阻碍。 康复训练就是练肌肉 今天治疗师给我做了肌肉力量训练,这些训练我自己在家都可以做,真是浪费我的钱! 偏瘫不仅仅是肌肉无力的问题,肌肉收缩的不协调也是导致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因此,不能误以为康复训练就是力量训练。 适当的肌肉力量康复训练,如拮抗肌肌力训练,则可以使痉挛得到相应缓解,从而使肢体运动趋于协调稳定。不适当的肌力训练可能加重痉挛,一旦使用了错误训练方法,如用患侧的手反复练习用力抓握,则会强化患侧上肢的屈肌协同,使得负责关节屈曲的肌肉痉挛加重,造成屈肘、前臂旋前、屈腕、屈指畸形,使得手功能恢复更加困难。 同样,在对一组肌肉进行肌力训练的时候,应该保证该组肌肉主动肌、拮抗肌的肌力恢复差距不要太大。不能盲目的针对肌肉进行力量加强训练。 把康复治疗训练当成特效药 我现在做康复训练过两周肯定就能看到效果,过几个月我肯定就能恢复正常! 康复治疗不是特效药,部分患者对康复治疗训练可能有一定程度的误解,认为做一两次康复治疗就能够马上见到效果,就像吃特效药那样起效快。 但事实是目前我们临床康复介入的病人大都是慢性病、长期功能障碍患者,正所谓“慢病慢治”。通过科学、持久的康复训练量的积累,慢慢才会显现出质的改变。 心态消极、认为康复无望 都一年了走路还是一瘸一拐,天天锻炼还是看不到希望,我这辈子就这样了!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对于脑中风的康复治疗更是这样。近些年来,卒中的群体逐渐年轻化,疾病来得急,来得快,但是治疗与恢复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有些患者容易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厌烦、放弃的心态,特别是遭遇突然变故的青壮年患者,总希望自己早日恢复到过去的生活,而漫长的康复训练令他们渐渐失去信心,因而自暴自弃。 康复训练讲究的是科学性、有计划性,只有当肌肉力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才能进行下一步康复。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很多时候,越是追求快,采取错误的训练方式,越是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恢复效果,反而会加重自己的症状。 |